不同的年代,普通人的收入都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当普通人一个月收入在一两半银子的时候,基础书籍最低也要一百文左右一本,贵的甚至要几两银子。

    比如《论语》,一套下来就有二十本,全部买下来就得二两银子,还是质量最差的那种。

    想要考虑功名,各种书籍是必不可少的,儒家各种经典必须要滚瓜烂熟。

    光是买书,至少也要上百两银子。

    普通人一年收入也不过十几两银子,不吃不喝十年转的钱,才能买下这些书。

    除了书记之外还要笔墨纸砚,还要学费等等。

    所以想要读书,基本就只有几个可能。

    要么家里有钱;要么你出生在一个大氏族之中,虽然你家很穷,但这氏族里有家族学堂,还是免费读书,你就算不买书,也能学会识字。

    要是家里人狠狠心,到处去其他族兄弟家里借书,也有可能供出一个文化人。

    但现在是乱世,大家都没这个想法。

    方圆对底层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:“所以我们现在这种情况就是不对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想想,如果朝廷从你们这里征税,然后拿出很少一部分钱,在每个镇上盖个学院,收很低的费用,你们就能送孩子去读书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会不会让孩子去读书?”

    立刻有人问道:“很低的费用是多低?”

    方圆想了一下,说到:“大概你们半个月的收入可以读半年。”